- 首页
- 栏目1
- 记忆传授人

记忆传授人
真费事
90709万字
31974人读过
连载
第一章 捕蛙的少年******八月秋风渐凉,莽莽苍苍的太行山渐渐披上了一层苍黄。排成人字的大雁由北向南不停飞过。因为担心从山间不停发出的箭矢,大雁比往年飞得更高。也有失群的孤雁一边悲鸣,一边在高天寻找自己的伙伴。当它的目光往下一瞥,就会看见太行山上飘扬的旗帜,山间林立的寨子,以及倒在山道上不动的死者。但孤雁对这些不感兴趣,它依然在高空一边飞翔,一边悲鸣。嗖的一声,一支弓矢又冲天而起。这一箭却射得又疾又急,直接射在了孤雁的身体上。孤雁的身体摇摇晃晃从天空坠落下来。“哇,射中了。应祥,你真厉害。”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说。这少年长得身材单薄,眉清目秀,身上穿着缝有补丁的书生袍子。此时他正伸着大拇指,向一个拿着弓箭的小孩比划。被唤做应祥的小孩被人一夸,略略有些得意,擦了把嘴上的口水,摇着头上的冲天髻说道,“会民哥,别说这些没用的了。快去拾起那只大雁。别被其他人拾跑了。今晚霍叔叔可以补下身子了。”这孩子顶多十岁左右,身形消瘦,脸色苍白,一双眼睛显得特别大,特别亮。从他比会民还要宽出半倍的肩膀,就可以猜出他天生神力。二人一边说话,一边跑向大雁坠落的地方。真被应祥说中了,大雁落下的地方,已经站了几个难民。他们望着中箭而死的大雁,眼里全都冒着绿光。要知道此时的太行山上不知躲藏了多少无家可归的难民。如果难民加入了那家山寨,还好一点,至少能有个依靠。但可怕的就是连山寨都不要的难民。山寨只要青壮年,或者说想要加入山寨的人家,家里至少要有一个可以提动刀枪的青壮才行。如果全是老弱病残,山寨才懒得要。此时的千里太行,可谓一个山峰一个寨,一个寨子一个王。因为金人已经调派汉儿军从燕京中山等地南下,各山寨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。他们开始屯积粮草,以备将要到来的战斗。就算有的山寨已经打好主意或降宗泽,或降金人,他们也不会放弃屯积粮草。毕竟想要受到重视,无论是投降哪一边,自己也要有点实力才行啊。因为占山为王者多为相州一带豪杰,乡里乡亲的,不太好意思抢劫。再说相州几遭兵祸,百姓家里早无隔日之粮,抢无可抢。所以为了筹积足够多的粮草,各山寨开始出动大军,在山间捕猎野兽。这下子可是了不得,太行山的野兽再多,也架不住数万义军捕猎,很快山间大型野兽为之一空,连猛虎野狼什么的都不见踪影。估计要么被山寨义军群殴而死,要么逃到其他山上去了。虎为百兽之王,但遇见饿疯了的人群,虎不过就是一盘难整治的菜罢了。在山寨捕猎之前,散居在山间的难民至少还可以靠抓些小兽为生。如今野兽几乎绝迹,那些无山寨可要的难民日子顿时艰苦起来。渐凉的秋风吹在难民破烂的衣服上,让他们提前感觉到冬季的寒冷。但他们依然不肯出山回家。留在山间,至少还有一丝活命的机会。但如果出山,碰见了金狗的汉儿军,那就是一个死。别看金狗的汉儿军多由渤海国以及辽国的汉人组成,对付起中原百姓来,几乎比金狗还要狠。这是历朝历代汉奸军的特性,他们为了博得新主子的青睐,几乎无所不用其极。对这些无家可归也无处可以投奔的难民来说,虽然山间野兽绝迹,但天空南迁的飞鸟却还不少。只要眼睛够尖,每天总能逮到一两只下来歇脚的大雁小雁。应祥抢先几步冲到大雁跟前,弯腰拾起,然后对围在大雁身边的几个难民说道,“大叔大妈,这是我射下来的大雁,应该归我。”会民这时也帮腔道,“是啊。这是我表弟射下来的,可不是无主之物。各位大叔大妈,还是散了吧。我们也急需这只这雁救人。”围在大雁旁边的共有六个难民,其中四个男的,两个女的。四个男的都是老头子,两个女的则是十一二岁的女娃子。他们刚才之所以围着大雁没敢拾,因为大雁身上插着一根铁箭。他们担心这是山寨中人射下来的,如果拾走了,可能会有不测之祸。此时看到竟然是两个小屁孩射下来的,再看小屁孩也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,顿时明白他们也是山中难民。虽然那个梳着冲天髻的小屁孩挂在腰间的弓貌似铁胎,似乎有点来头。但这几个老人早已饿得老眼昏花,顿时也不再客气了。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子白眼一翻,大声说道,“天下掉下来的东西,自然谁先看到归谁的。你们是谁家的孩子,竟然这么蛮横,快把大雁给我老头子。要不然别怪我打屁股。”说完此话,他伸手就来夺应祥手中的大雁。却被应祥伸手一推,顿时跌出几步开外。另外一个老头子没看清状况,从后面一把揪住应祥的冲天髻,准备一把提起这小孩。没想到应祥身材极为灵便,头发刚被揪住,他就身子后仰,一拳击中老头肚子,老头顿时捂着肚子滚倒在地。另外的两个老头看到应祥如此厉害,再也不敢轻举妄动。他们却不知这娃娃天生神力,打架的本领宛如天生,虽然年方九岁,一般的无赖闲汉已不是他的对手。会民在旁边得意地说道,“你们这几个为老不尊的东西,竟然敢来抢我表弟的东西。难道不知道我表弟可是空手打死过一头老虎的吗?”四个老头一听面前的小娃娃如此厉害,抢夺的心思立即消失了,连滚带爬地跑得不见踪影。应祥下手却也不重,两个被打倒的老头跑起路来,速度丝毫不见慢。应祥有点不明白地问道,“会民哥,我怎么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打死过老虎啊?”会民嘿嘿一笑,“我吓唬他们的。要不然还要和他们纠缠不休。”
相关:
记忆传授人阅读、
记忆传授人登录、
记忆传授人观看、
记忆传授人学习、
记忆传授人连载、
记忆传授人全本、
记忆传授人注册、
记忆传授人下载
最新章节:第521章 变身传说全集(2022-05-17 14:55:22)
更新时间:2022-05-17 16:47:49
苏缘羽
第十七章 初定应天府(1)******方家被吉倩屠了。赵楚两家举族而降,甘愿接受岳飞处置。岳飞不为已甚,并没有过于为难赵楚两家,在李八少的建议下,只把两家逐出了应天府。因为这两家在应天的名声虽然不好,但也不是太差,再说家中也没有人神共愤的囚牢。如果再灭了他们,可能会让那些投靠过来的家族人人自危。而抄了三大世家的收获大得让岳飞有点吃惊了。三家共抄出黄金四万多两,白银十万余两,铜钱一万多贯。足够给十万大军发二年的军饷了。粮食虽然不多,但也有近二万石,至少可让自己招募的士卒二年内没有饥馁之忧。既然粮饷都有了,岳飞就开始着手成立护民军团练。因为有应天首善李八少的支持,有其他中小家主的鼓吹,再加上应天百姓的支持,没用几天时间,护民军团练就成军了。岳飞被众人一致推举为团练使。张宪则被岳飞任命为副团练使。初成立的护民军团练共有五千人。除了岳飞从刘浩部挖过来的两千士兵外,其他三千人多为应天本地青壮。其他世家也纷纷派出自家子弟参军。过了几天,养好伤的郭进李横也带着三百李府家丁前来投军。岳飞来者不拒。郭李二人被岳飞任命为旗头。这不是岳飞的意思。而是郭李二人自己的意思。郭进直接和岳飞说,“岳团练使,你以前可是答应我要我做旗头的。现在我来了。李横也来了。我们兄弟商量好了。什么也不做,就做护民军旗头。”岳飞故意吓唬郭进,拿眼睛看着郭进,严厉地说,“战场之上,旗乃军胆。做旗头的不光要冲在前面,还要保护住军旗。丢了旗帜,是要被砍头的。你们两个不怕吗?”郭进李横都把胸膛拍得啪啪响。郭进大声叫道,“岳团练使,请你放心。只要我郭进做旗头,谁也别想夺走我们护民军旗帜。除非我死了。”说到这里,郭进感觉自己有点示弱了,想了一下,又大声说道,“就算我死了,敌人也休想夺走我们护民军旗帜。”岳飞不再逗这两个浑人了。其实岳飞很喜欢郭进李横,这是两个淳朴的汉子,上得战场,绝对悍不畏死,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拖着旗帜逃跑。所以岳飞直接喊道,“郭旗头,李旗头,出去试试你们大旗的份量吧。”看到两个大汉欢天喜地的走出军帐,站在岳飞身边的张宪低声说道,“大哥,看来应天府这些人对我们还是不放心啊。他们竟然舍得让自家子弟加入护民军,肯定有监视我们的意思。”岳飞拿手拍了一下张宪的肩膀,说道,“贤弟不要多想。这是人之常情。毕竟我们是客军,李八少等人愿意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我们身上,其实也是无奈之举。如果本地兵不参与做乱的话,估计他们自己就会成立团练了。”张宪说道,“大哥,这些人都是富家子弟,最次的也是出身中产,识文断字可以,打仗恐怕不行。”岳飞笑着说道,“谁又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。贤弟怕他们打仗不行,我却没这个担心。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,不在士兵的出身,而在士兵的训练,军械的精良,以及将领的指挥。我反而认为,这些人只要训练好了,战斗力肯定会远远大于那些目不识丁的军队。”看张宪不相信自己的话,岳飞直接反问了一句,“贤弟不觉得我们之所以和其他的大头兵不同,正是因为我们识字吗?”张宪还是没被岳飞说服。“大哥说得虽有理。可是却忘了重要的一点。我们从小习武,身手敏捷。这些新兵可没有几个会武术的。”岳飞把手搭在张宪肩膀上,语重心长地说道,“贤弟,你太高看武术的作用了。其实在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,个人的能力并起不到太大作用。”张宪说道,“可是大哥屡屡单兵突阵,斩金将以归,靠的不就是武术吗?”岳飞看了看张宪,不再说话,直接走出了营帐。张宪看着岳飞的背影,突然想到岳飞的战例没有太大参考价值。中原虽大,又能有几个骁勇如岳飞岳大哥的人呢!张宪顿时明白了岳飞的意思。两军对垒,个人武勇实不足恃也。训练有素进退有法的军队才能所向无敌。军帐之外,空阔的练兵场上,烈日当空,骄阳似火,三千披着铠甲的长枪手正在王贵岳亨的带领下汗流浃背地训练。每个人都热得脸色通红,裹在铠甲里的衣服淋淋地粘在身上。王贵身披重铠,拄枪而立,身上腾腾地冒出热气。在他严厉的注视下,三千长枪握着长枪,反反复复地做着一个动作,前刺,前刺,再前刺。这种单调到了极点的动作,岳飞命令他们每天至少练二个时辰。岳飞走到新军面前,满意地用眼睛打量着气喘吁吁的新军。这些几天前细皮嫩肉的青年现在都晒得黑不溜秋,和农家子弟再也没有分别。
黄亲国戚
502 Bad Gateway******
苏缘羽
傲飒没有多言,站起身来向洞外走去,想想有好戏可看我也很高兴地跟了过去,耀恢显然还是有些害怕,迟疑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跟了上来
苏缘羽
唉,我不觉叹息道:“那你至少得告诉我哪里才可以寻得赤焰吧?”
陈青云
第五十六章 刘宝袭永城******如果说战前的徐州父老尚对护民军的实力有那么一点点怀疑的话,那么当看到不可一世的御营骑军落荒而逃,他们就彻底倒向了护民军。当然了,商人对军人有着天然的畏惧,让这些徐州世家和护民军谈条件,他们还是不敢的。所以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刚刚进城的李八少。李八少不是一个人来的徐州。而是和大批应天商人一起来的徐州。既然黄纵岳飞都想拿下徐州,以便给护民军找一个能攻能守的根据地,李八少就决定利用商业的力量,靠利润把两地商人紧紧地捆绑到一起。李八少深知这些世家大的心理。他们可能也讲道义,但更多的是以利为先。护民军可以利用良好的军纪获取徐州百姓之心,但想要获得徐州这些世家的支持,仅靠还给他们被抄家的金银珠宝是不够的,还要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前景。李八少本是和岳飞张宪一起到的砀山,因为要安抚砀山商绅,李八少滞留了一天,随后又骑着快马赶到徐州。进入徐州城的时候,李八少脸色很差,毕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,长途劳顿很难恢复过来。但李八少依然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,当夜就和徐州的大商家大士绅进了一次关于合作的长谈。结果第二天一早,徐州城的百姓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。在徐州士绅的大力邀请下,护民军以后会长驻徐州,保护徐州百姓。因为知府大人及一干官员皆被祝行在刘复等人所杀,徐州城又推举出了一个代知府,石不遇。此人是个进士,曾在东南沿海做过一任县令,因为得罪了东南王朱缅,撤职回乡。他也是徐州世家石家的外房子弟,在徐州城名声甚好。祝刘为乱时也曾请此人入幕,结果石不遇果断地拒绝了二人的邀请,结果被关进监狱,差一点点被折磨死。石不遇本已不抱生还之望。但却没想到自己不但被李八少和岳飞二人亲自从监狱请出来,并且徐州百姓士绅还推举他当了徐州代知府。石不遇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,握着岳飞的手说,“士为知已者死。我石不遇决不敢有负徐州百姓,不敢有负护民军。”岳飞笑道,“只要石大人不负徐州百姓,也就不负我们护民军了。”石不遇不再说话,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岳飞的手。正当岳飞准备迎战张俊的下一波大军,李八少准备继续和徐州城的士绅谈生意的时候,率军到达淮北的张俊却改变了自己的进攻方向。御营骑军逃到淮北的时候,正好张俊和刘宝也刚刚到达。望着丢盔弃甲的二千骑军,张俊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。直到逃回来的御营将士跪在张俊面前,张俊才确认,自己这支御营骑军竟然败在了五千应天团练之手。这让信心满满准备先剿徐州,再灭应天的张俊真的没奈何了。北宋自建国就丢了养马之地。所以战马急缺。御营虽为赵构嫡系,但每营也不过只有三千骑兵。此刻逃到沛县的御营骑军不过二千人,也就是说,一战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骑军。这怎么能不让张俊心痛呢?当御营将士说到张铁锤先是战吉倩不下,两军冲锋时,又被岳飞一合生擒,不由得让张俊有了一丝恐惧。张铁锤跟了他几年,一向骁勇无双,锤下从无活口。没想到竟然在护民军面前不堪一击。张俊从来都不是无畏猛士,此刻见护民军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对付,祝行在等人又被护民军斩杀,张俊顿时失去了战斗的兴趣。反正他太了解自己的主子了。畏战怯战从来都不是什么罪名。只要事事顺着主子的兴趣,就是此刻撤军回建康,顶多也就是罚俸三月。不过就在张俊打退堂鼓的时候,大将刘宝却给张俊出了一个主意。刘宝用手指着北方说道,“大人,此刻护民军精锐全在徐州,咱们何不率兵直取应天府?据我推算,估计此刻应天府空虚无比,只要我们九千大军攻进去,应天府还不是手到擒来吗?”张俊眼前一亮,拍着刘宝的肩膀说,“围魏救赵,好主意!”转而又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,“可是据我们收到的线报,应天府团练可是有一万五千名啊。就算徐州来了五千,应天府本地岂不是还有一万精兵,不可小视啊。”刘宝轻蔑地说道,“一个地方团练使会操练什么队伍?我觉得他为了打败祝行在,肯定把最精锐的大军都领了出来。留在应天的估计都是手持木棍锄头的乡民,在大人御营大军的雷霆之怒面前,岂堪一击。只要我们拿下了应天府,岳飞必急急回军。到时我愿亲率大军在路上截杀,一举灭杀此人。应天徐州之乱岂不都被大人所平吗?”张俊被刘宝的这番推算折服了,哈哈大笑,信誓旦旦地对刘宝说,“只要我能拿下应天府,刘将军当居首功。”刘宝连忙说道,“要赖大人神勇,我们方可竟此奇功。”两人商议已定,果真避开徐州,掉头杀入应天府永城县。这一着虽然是出其不意,但他们低估了应天府的军事力量。也低估了永城守将的能力。永城县驻有五百护民军,守城将领名叫寇成,本是吉倩山寨头目。手中一杆大枪,也素有骁勇之名。护民军扩军之后,被岳飞提为步兵都头,驻防永城县。担任都头以来,寇成兢兢业业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捕盗逐寇,做得条条有理。一个月时间,永城县治安局面大为好转。这日寇成正领着几十个骑军在城外巡逻,忽见南方烟尘四起,马蹄声声。
《记忆传授人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砂梨看书网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《记忆传授人》最新章节。